1. <track id="0izyz"></track>

        為什么全世界的寶寶都喜歡鉆洞?看看嬰幼兒心理學怎么說

        姚宜河
        導讀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丁香媽媽教育哈哈,養娃過程中,有趣的事情真不少,探究其后的原因也很有意思,今天咱們看看為啥寶寶都愛鉆洞的故事吧...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丁香媽媽教育

        哈哈,養娃過程中,有趣的事情真不少,探究其后的原因也很有意思,今天咱們看看為啥寶寶都愛鉆洞的故事吧。

        知道愛鉆洞的原因后,我們也會對孩子們經常碰頭,也就知道為啥了,大家去看文吧,很有意思。

        下面是正文:??

        對于寶寶被卡住這種事,想必各位寶爸寶媽對此并不陌生,經常是家長一個不留神,寶寶就被卡住了。

        有卡住整個身子的,進去了就出不來了。有時候哭聲是從椅子下面傳來的,還有可能是從桌子、床下面。

        在 @中國消防 的微博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奇怪的卡住案例:





        左右滑動查看

        圖片來源 @中國消防

        這些被卡住的寶寶,讓人又好笑又心疼,同時也讓人忍不住發問:為啥人類幼崽對「洞」這么感興趣,總能以奇奇怪怪的方式被卡???


        看到洞就想鉆

        是寶寶探索空間關系的本能

        6 歲之前,都是兒童空間感發展的重要時期,Ta 們通過「鉆」「爬」「捅」「伸」等一系列的動作,對空間中事物進行探索,是一種天性。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歐洲兒童安全標準對兒童手指夾傷測試》的實驗中,記錄了 6 個月大的孩子,還僅僅是無意間把手指放進玩具的洞口里,比如舉起玩具的時候。而到了 7 個月,寶寶們就會開始對玩具上的小洞洞,進行有目的性的探索(Requirements for Tests of Child Finger Entrapment in European Safety Standards, 2012)。

        比如:

        • 在新生兒時期,孩子們就喜歡將手指和腳趾伸進嘴里,樂不思蜀。

        • 稍稍長大后,也會對家具縫和玩具上的洞洞產生興趣,把手和手指伸進縫隙里。

        • 等到小朋友們掌握了爬和走的技能之后,馬上開始熱衷于把身體的各個部分,探入狹小的空間里。

        所以,我們會經??吹叫∨笥褌冐堅陉鹘顷戈?,或者爬到桌子、椅子下面。

        寶寶們也會根據空間的大小選擇對應的身體部位,較大的空間或者縫隙,就直接上頭和身體;如果是小的孔洞,那么就派上手和手指。

        然而在空間匹配的道路上,他們經常會翻車,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就是——

        「媽媽,我被卡住了!」



        被卡住,是身體自我意識

        與空間意識發展的必經之路

        但其實,小朋友們被卡住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真正「卡住」他們的,是寶寶們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的能力——身體的自我意識和空間意識。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身體的自我意識一方面是指身形尺寸的自我意識——理解一個人的身體是一個具有物理尺寸、客觀存在的物體;另一方面是身體整體的自我意識——了解人們身體部位的位置以及各部位彼此的相對位置(Brownell et al., 2010)。

        心理學家曾給 12 個月到 18 個月的 60 名寶寶們,展示了正常人類結構圖片 vs 反人類結構圖。然后通過觀察來判斷:小嬰兒是否能像大人一樣,可以看出如果「人的胳膊長在腿上」是有問題的(Slaughter et al., 2004)。


        (Slaughter et al., 2004)

        雖然這在大人眼中很明顯,但對于嬰兒來說,卻可能很難。

        • 12 個月的寶寶并不能看出反人類結果的異樣。也就是說,在一歲寶寶的生活中,他們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身體部位到底在哪里,胳膊長在腿上也是有可能的。

        • 到了 15~18 個月,寶寶們慢慢能鑒別出正常和反人類的區別;

        • 直到 18 個月,幾乎所有幼兒,才掌握了這一最簡單的人類身體結構知識。這也意味著,小寶寶們開始具備身體的自我意識了。

        這個時候,隨著身體自我意識的萌芽,空間意識也開始逐漸發展。

        空間意識,就是指小朋友知道自己的身體在空間中,相對于其他物體或其他人的位置,并且還需要了解和判斷空間中其他人或物的位置變化,并做出響應。

        這是一項復雜的技能,在 6 歲之前,身體的自我意識和空間意識都是在不斷發展的,也是在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的。

        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很容易對身體的某個部位覺知不夠準確,以致于對于身邊物體的空間判斷產生偏差。


        寶寶的空間匹配能力

        是在探索中不斷發展的

        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為了研究幼兒身體自我意識的發展,設計了一個「門洞選擇」測試(Brownell, Zerwas, & Ramani, 2007)。

        實驗者為寶寶們準備了一塊板子,家長會安排在板子的另一面,鼓勵寶寶用用自己的方式穿過。其中的只有一個洞口可以讓寶寶們順利爬行過去。如果寶寶們嘗試了錯誤的洞口,就會被記錄下來。


        (Brownell, Zerwas, & Ramani, 2007)

        參加測試的 18 個月、22 個月和 26 個月一共 57 名寶寶。

        結果顯示,這些一兩歲的寶寶們,絕大多數在測試中產生了錯誤,平均 10 次測試中會產生 2.65 次錯誤嘗試。雖然年齡越大,產生的錯誤次數會相對較少,但差別并不顯著。

        也就是說,直到兩歲左右,寶寶們對于自己身體可通過空間的判斷,還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

        對于一些更高難度更精準的匹配,比如把物體和狹小的空間匹配,就需要更長的發展時間。

        這一次,研究人員邀請了 6 個不同年齡且年齡跨度很大的被試者們(Ishak, Franchak & Adolph, 2014)。

        小寶寶:16 個月(18 名)、22 個月(12 名)、34 個月(12 名)

        大寶寶:5 歲(18 名)、7 歲(12 名)

        成年人:20 歲(12 名)

        在實驗中,被試者們坐在一塊方形木板前,木板的中央有一塊可調節的菱形開口。


        研究人員會根據參與實驗的寶寶們手大小調整開口大小。在每次調整大小后,會詢問參與者是否認為自己的手可以伸進菱形開口中,如果認為可以,則用手嘗試;如果認為不可以,不用嘗試。


        結果如上圖所示,虛線的長短代表了實驗中手和洞口匹配的偏差程度。虛線越長,參與者對手是否能伸進洞口的判斷就越不準確(Ishak, Franchak & Adolph, 2014)。

        可以看得出,五歲之前的寶寶對于自己的手能伸進匹配空間的判斷還存在較大的偏差。從七歲開始,這個偏差才明顯縮小。

        所以呀,無論是身體的自我意識還是空間的匹配能力,在這發展的道路上,寶寶翻車都是常有的事。

        雖然能力沒跟上,但寶寶們就是熱衷于探索和嘗試,不然我們也看不到寶寶們有趣的花式卡住瞬間了呢!畢竟,這種憨態可掬的事情,長大以后可就看不到了呢~


        內容合作專家 王冰玉

        中科院心理咨詢師

        波士頓大學學前教育碩士


        審核專家 蘇靜

        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

        策劃:阿童木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刪除!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